政治表格
毛泽东思想
阶段 | 标志 | 时期 | 文章 |
初步形成/开始形成 | 道路理论的提出 | 土革早期(井冈山) | 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《井冈山的斗争》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《反对本本主义》 |
趋于成熟 | | 遵义会议至抗战时期(延安) | 《论持久战》《共产党人发刊词》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《新民主主义论》 |
达到成熟 |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| | |
成为全党共识 | 延安整风 | | |
成为指导思想 | 七大 | | 《论联合政府》 |
继续发展 | | 解放战争与建国后 | |
毛泽东的文章
时期 | 年份 | 标题 | 要义 | 意义 | 相关会议 |
大革命时期 | | 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》 | “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” | | |
| 1925 | 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 | “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” | | |
土地革命早期 | 1928 | 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 | “工农武装割据” | | |
| 1928 | 《井冈山的斗争》 | | | |
| 1930 | 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 |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(回答“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”) | 革命新道路的思想初步形成。 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。 | |
| 1930 | 《反对本本主义》 | 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,“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” |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(初步阐明) | |
土革后期 | 1935 | 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 | 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,批判关门主义 | 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| |
| 1936 | 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 | | 系统解决军事战略问题 | |
| 1937 | 《矛盾论》 | | 科学阐明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,总结历史经验,批判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| |
| | 《实践论》 | | 同上 | |
全面抗战时期 | 1938 | 《论持久战》 | | | |
| | 《战争与战略问题》 | | 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| 六届六中全会 |
| 1939 | 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》 | 第一次提出新ism革命的概念和总路线 | 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阐明,标志毛思想成熟 | |
| 1940 | 《新民主主义论》 | 阐述了新民ism政府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 | 同上 | |
| 1939 | 《〈共产党人〉发刊词》 | 概括新ism革命总经验 (三大法宝)统一战线、武装斗争、党的建设 | 同上 | |
| | 《论新阶段》 | | 马中化 | 六届六中全会 |
| 1942延安整风 | 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 | 反对主观主义,学风 | | |
| 1942延安整风 | 《整顿党的作风》 | 反对宗派主义,党风 | | |
| 1942延安整风 | 《反对党八股》 | 反对党八股,文风 | | |
| 1945 | 《论联合政府》 | 把新ism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同党的纲领联系,进行具体阐述 | | 七大 |
解放战争 | 1948 | 《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》 | 第一次完整表述了新ism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| | |
| 1949 | 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 | 必须利用有利资本主义因素,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| | |
建国后 | 1956 | 《论十大关系》 | 原则(独自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),基本方针(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) | 开始第二次结合的标志,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| 八大 |
| 1957 | 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》 | 政治思想:团结-批评-团结;<br/>物质利益分配:统筹兼顾、适当安排;<br/>科学文化: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;<br/>民主党派: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;<br/>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 | | |
会议
会议 | 要义 | 意义 | 时间/时期 |
一大 | 建党 | | 1921上海/嘉兴 |
二大 |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,群众路线 | | 1922上海 |
三大 | 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| 第一次国共合作 | 1923广州 |
国民党一大 | 新三民主义 | | |
1927.7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 | 一、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。二、决定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。三、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,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,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(即八七会议) | | |
八七会议 | 彻底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;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,毛“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”;提出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; |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,制定出了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,挽救了党和革命。中国革命开始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。 | 1927汉口 |
三湾改编 | 支部建在连上 | 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| |
古田会议 | 思想建党,政治建军,军队执行革命政治任务,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,新型人民军队 | 新型人民军队的定形 | 1929古田 |
遵义会议 | | 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(未解决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);确立毛;生死攸关转折点;标志中国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(与共产国际分) | 1934遵义 |
瓦窑堡会议 |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批评长期存在的“左”倾冒险主义、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;为抗日战争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准备。“发展进步势力,争取中间势力,孤立顽固势力” |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| 1935陕北瓦窑堡 |
洛川会议 |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;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| | 1937 |
六届六中全会 |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,开始第一次结合,《论新阶段》;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《战争与战略问题》 | 开始第一次结合 | 1938 |
七大 | 确立毛ism,三大作风(密切联系群众、理论联系实际、批评与自我批评),政治路线(放手发动群众,壮大人民力量,在我党领导下,打败日本侵略者,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)。《论联合政府》 |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。政治上政治上思想上走向了成熟。 | 1945延安 |
七届二中全会 | 迅速取夺全国胜利的方针;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;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、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;两个务必 | | 1949西柏坡 |
八大 | 正确分析国情、主要矛盾、主要任务。反保守反冒进,陈云“三个主体、三个补充” | | 1956 |
十一届三中全会 | 冲破长期“左”的错误,否定两个凡是 |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、组织路线、政治路线;开始拨乱反正;改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起点 | |
十一届六中全会 | 历史决议,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(实事求是、群众路线、独立自主) | 首次使用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”概念;完成了拨乱反正 | |
十二大 | “走自己的道路,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” | 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| |
十三大前夕 | |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国情 | |
十三大 | 系统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;系统阐述中特理论; | 邓论轮廓形成 | |
十四大 | | 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| |
十五大 | 邓论确立为指导思想;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……的基本经济制度 | | |
十八大 | | 进入新时代 | |
十八届三中全会 | 全面深化改革 | | |
十九大 | 确定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纲;社会主要矛盾新提法 |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| |
十九届六中全会 | 新的历史决议 | | |
二十大 |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| | |
马恩列著作
| 著作 | 作者 | 要义 | 意义 |
▲ | 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 | 马克思 | | 创立唯物史观 |
▲ | 《资本论》 | 马克思 | 马政经 | “工人阶级的圣经” |
▲ | 《共产党宣言》 | 马、恩 | | 科社诞生、马ism诞生、第一个无…党纲 |
▲ | 《反杜林论》 | 恩格斯 | 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体系 | “百科全书” |
▲ | 《德法年鉴》 | 马、恩 | | “两个转变” |
▲ | 《神圣家族》 | 马、恩 | 批青年黑格尔派 | 首次合著 |
| 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 | 马克思 | 异化劳动 | |
▲ | 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 | 马克思 | 科学的实践观 | 历史唯物主义起源 |
| 《法兰西内战》 | 马克思 | 巴黎公社 | |
| 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 | 马克思 | “两个决不会” | |
| 《哥达纲领批判》 | 马克思 | 理论上清算拉萨尔主义。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 | 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典范 |
| 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 | 恩格斯 | 马恩国家学说 | |
| 《自然辩证法》 | 恩格斯 | | 首次阐明自然观、科学观 |
▲ | 《路…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》 | 恩格斯 | | 首次明确阐述哲学基本问题 |
| 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形态》 | 列宁 | “革命的前夜” | |
▲ | 《论欧洲联邦口号》 | 列宁 | 一国胜利论 | |
| 《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》 | 列宁 | 进一步发展一国胜利论 | |
| 《国家与革命》 | 列宁 | 列宁的国家学说 | |
| 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》 | 列宁 | 批马赫主义(反修) | |
| 《哲学笔记》 | 列宁 | 列宁进一步发展辩证法 | |
马中化
- 六届六中全会:第一次提出马中化的命题
- 中共七大:第一次飞跃,成果毛泽东思想
-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端:毛提出第二次结合的任务
- 《论十大关系》:开始了第二次结合,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
- 改革开放后:第二次飞跃
- 十八大以来:第三次飞跃
革命道路
- 初步形成:《……红……能够存在?》《井冈山的斗争》《星……》,工农武装割据
- 最终确立:六届六中全会《论新阶段》
党的思想路线
一切从实际出发(前提和基础),理论联系实际(方法和途径),实事求是(实质和核心),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(验证条件和目的)
- 《反对本本主义》:初步阐明
- 《矛盾论》《实践论》:科学阐明
- 整风运动:确立,成为全党共识
- 真理标准大讨论:为重新确立做了思想理论准备
- 十一届三中全会:重新确立
三次结合
- 第一次结合: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
- 命题提出:六届六中全会《论新阶段》
- 实现飞跃:中共七大
- 第二次结合:正确的(符合中国情况的)社会主义建设道路
- 命题提出:《论十大关系》
- 实现飞跃:改革开放
- 新的结合
两次国共合作
| 第一次 | 第二次 |
政权军队的合作 | 无 | 有 |
阶级构成 | 工农小资民资 | 复杂,有大地主、大资产阶级 |
共同纲领 | 新三民主义 | 无 |
革命问题
-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:分清敌友(毛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)
-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:农民问题
-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:无产阶级领导权
-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:无产阶级领导权
- 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问题:农民问题(毛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》)
-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:土地革命(八七会议)
宪法
- 《钦定宪法大纲》:近代中国首部宪法
- 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:临时参议院,“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”
- 《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》: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
- 《共同纲领》:临时宪法
土地政策
是否耕者有其田?是否否定封建土地剥削?对待富农的态度
时期 | 政策文件 | 政策要义 | 耕者有其田 | 否定封建土地剥削 | 对待富农 |
太平天国 | 《天朝田亩制度》 | “凡天下田,天下人同耕” | 有 | 有 | |
孙中山 | 三民主义-民生主义 | “平均地权” | 无 | 不彻底 | |
国民革命 | 新三民主义-民生主义 | “平均地权,节制资本” | 有 | 有 | |
土地革命 | 《井冈山土地法》到《兴国土地法》 | <small>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,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</small> | 有(“按人口平分土地”) | 有 | 限制富农 |
抗战 | | 减租减息,发展生产 | 无 | 削弱、未废除 | 允许富农收租 |
解放战争 | 《关于清算、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》(1946五四指示) | | 有 | 有 |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,征收多余土地 |
建国后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》 |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| 有 | 废除 | 改为保护富农经济 |
土改完成到三大改造 | | | | | 消灭富农剥削 |
抗战事件
平型关大捷:首胜,粉碎不可战胜的神话
忻口会战:国共合作配合最好的一次会战
淞沪会战
徐州会战:台儿庄大捷,抗战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
广州武汉失守,进入相持阶段
总路线
- 1949之前:无产阶级领导的、人民大众的、反对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
- 1949-1956: 一化三改
- 今天: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
思想解放运动
- 五四
- 延安整风
- 真理标准大讨论